2017年10月19日—20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纺织行业首批“中国纺织大工匠”命名推介大会暨“工匠精神与诚信文化发展”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纺织行业主管机构(协会)、产业工会和纺织服装企业领导、中工网、纺织服装周刊、中国纺织报等新闻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
经过企业自荐、省市地方行业协会和产业工会推荐,经调研考察、听取意见、网上公示等一系列民主推荐程序,最终在各省市百名申报人选中,评审出20位首批“中国纺织大工匠”。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连龙荣获“中国纺织大工匠”荣誉称号。
2008年,毕业于青岛纺织学院的徐连龙应聘到青岛海丽雅集团。那时候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特种绳缆制造还十分落后,连常人眼中的普通粗布绳都要长期依赖进口。2009年升入研发部门的徐连龙接到一项任务,研制一种绳索,供“科学号”科考船使用,徐连龙要研究的这种绳子又叫物探缆,勘测海洋天然气等资源。一条物探船上需要拖着6-12根物探缆,每条缆绳至少长6公里。物探缆必须在海底稳得住,可由于探测时间长,海水腐蚀性强,用金属材料的话,不仅加大科考船的负重,而且三五个月就会腐蚀,徐连龙只好从全世界重新寻找原材料。整整三个月,徐连龙干脆住在了实验室,从200多种材料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原材料。但这只是第一步,之后至少还要经过7道工序,才能制成绳缆。每一股绳芯要捻多少圈,捻的力度要什么级别,编织绳直径要达到多少,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试验。经过两年的摸索,徐连龙研发生产的物探缆强度是相同直径钢缆的2倍,重量却只有钢缆的五分之一。
如今徐连龙发明的绳索已有上百种,其研发的绳缆多次填补国内空白,成功应用到“蛟龙号”、“科学号”及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浅标绳索项目中,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徐连龙先后被授予为“大国工匠”、“中国纺织大工匠” 等荣誉称号。
中国工会网“中国纺织大工匠”专题版对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徐连龙进行宣传报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