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中国信达正式宣布与普华永道“告别”,改聘安永。2023年7月,中国信达才将审计机构从安永改为普华永道。
这是普华永道解聘企业增加的“中”字头企业。
10天内,中铁、迈瑞医疗、招商港、招商银行、中国人保、中石油等几家年度审计费6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正式宣布与普华永道“分手”。
截至5月31日,根据2023年的审计费用,普华永道自4月26日起损失的客户审计费用已接近1.72亿元;如果计算更早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普华永道2024年丢失的客户审计费用将超过2亿元。2023年仅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铁三家客户的审计费就高达1.09亿元。
然而,在受访者看来,普华永道的客户流失可能只是开始。据了解,普华永道正在立案调查,这将加剧普华永道的信用危机。以大型中央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往往非常重视审计业务质量,与普华永道“告别”已成为此类企业的自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通常更注重审计机构的声誉。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普华永道年度报告审计客户的流失可能比最近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更严重。
年度审计业务客户流失已超过2亿元。
普华永道作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一直是a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主要机构。普华永道在不久前结束的2023年年报审计业务中,为107家上市公司提供了近8.7亿元的审计服务。
在国内会计院中,100多家客户的数量只能排在10左右,但普华永道的审计费用常年位居行业前三。这也意味着普华永道客户数量多,单个客户审计费用高。
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普华永道的这种模式使其具有更高的业务性价比。然而,当它陷入舆论危机时,风暴来得更加猛烈——几个客户的“分手”可能会导致数亿订单的流失。
5月28日至5月30日,普华永道连续丢失审计费3500万元 一级客户,1500万单 5月24日失去的中铁2023年审计费用也高达3310万元。普华永道仅离开中国石油、中国人保、招商银行、中铁四大客户,损失高达1.25亿元。
如果将宁波远洋、招商港、迈瑞医疗、沪硅产业、粤电a、自4月26日以来,包括北辰实业和青岛港在内的所有“分手”上市公司在内,普华永道在过去40天中损失的审计业务客户数量已超过1.72亿元。
然而,并非所有1.72亿元的客户流失都是由于普华永道深陷信用危机,其中5家是由于聘请普华永道担任审计机构的审计年限已满,会计机构应按规定更换。淘汰此类公司后,普华永道客户流失约1.38亿元。
由于一些上市公司早在今年3月甚至去年12月就宣布,普华永道将于2024年不再续签审计机构,这些审计机构的更换主要是为了达到最长的审计年限。如果包括在内,普华永道丢失的审计费用已超过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普华永道这次遭受的业务损失不仅来自现有客户的损失,还来自难以与新客户携手的巨大损失。如果计算这部分损失,普华永道实际收入下降的规模将难以计算。
“如果没有信用危机,以普华永道的综合实力,很有希望赢得更多的新客户。特别是对于连续审计年限已满最长审计年限的5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普华永道本应是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然而,今天的普华永道恐怕很难得到机会。受访者分析道。
头部审计机构的信用危机影响更大。
据采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介绍,对于审计机构来说,获得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审计费的大客户,其收入可以抵消数十甚至数百名普通客户。因此,争取大量客户往往成为头部审计机构布局的重点。当一家审计费超过1000万元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连续就业时间将达到最长的审计年限,或者其审计机构发生严重的舆论危机时,其他审计机构往往会主动上门,展示自己的魔力,争取机会。
普华永道,曾经的受益者,现在已经成为损失者。
20多年前,受安然财务造假事件拖累,红极一时的安达信轰然倒塌。普华永道当时正处于业务上升期,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将大量安达信客户收入囊中,实现客户规模的显著提升。
去年下半年,招商银行、招商港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为2024年年报审计寻找新的审计机构,因为他们聘请的审计机构的连续审计年限即将到期。当时,普华永道幸运中标。
然而,这些成功中标尚未开始审计的客户最近正在逐渐流失。
5月28日,招商港宣布,原定提交2023年股东大会审议的普华永道将被取消为2024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同日,招商银行也正式宣布,决定聘请安永为公司2024年财务报告审计机构。去年9月,招商银行宣布聘请普华永道为公司2024年审计机构。
“在会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审计的情况下,对上市公司来说,更换审计机构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沟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一般不愿意更换会计机构。但是,如果招标成功,没有审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当会计师事务所出现舆论危机时,刚刚“牵手”的新客户比服务多年的老客户更容易流失。受访者告诉记者。预计普华永道现有客户,特别是签约时间较短的客户,下一步将进一步流失。
根据受访者的分析,普华永道客户流失中还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中央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往往更注重审计质量,更注重审计机构的综合排名和信用状况。当审计机构陷入包庇重大财务欺诈等负面舆论事件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司,这些企业更容易根据审慎原则聘请其他审计机构。
相比之下,大多数民营企业更注重年度报告审计本身的顺利进行,对审计机构信用要求相对有限,在审计机构处罚但不涉及业务资格暂停,甚至业务资格暂停期不影响审计业务,更换审计机构的意愿一般不大。
普华永道作为头部审计机构,由于拥有更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客户,其影响相对较严重。
另一方面,2024年审计费用普遍下降,从“告别”普华永道、改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来看。
比如中国人保改聘安永,审计费用从2023年的1597万元降至2024年的1350万元;招商银行也改聘安永,审计费用从3722万元降至2980万元;中铁改聘德勤,从3310万元降至2500万元。其他与普华永道“分手”并确认2024年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也有所下调。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友兴认为,审计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相对激烈,价格竞争是基本要素。为了获得业务,很容易降低审计费用的投标,但最终会回到专业质量审计报告所需的相应价格标准。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